万绿枝头一叶黄,秋风恰则到林塘。”在繁茂绿意中,我们窥探到属于秋天的萧瑟成熟,迎来了秋季的第一个节气——立秋!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2024年公历8月7日,意味着夏天即将结束,秋季的脚步渐近。立秋节气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,也是人们迎接秋季的一个重要时刻。
立
秋
特
点
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:
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”
凉风至
凉风至: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。
白露降
白露降: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
寒蝉鸣
寒蝉鸣: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立秋日“赶秋”去
明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:“立秋日,相戒不饮生水,曰呷秋头水,生暑痱子。”显然,这里的“生水”“秋头水”均为凉的象征。
立秋后,人们要避凉取温,适时改变夏日习惯,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。东北一些地区,循守立秋后不再下河游泳的禁忌,避免因水凉引发抽筋的危险。
饮食方面,许多地方都有“贴秋膘”的习俗。辽宁南部地区,立秋日除了多吃肉类之外,还要摊面饼吃,早年间还尽量找比自己胖的人一起进餐,以便为自己“贴膘”。
晒秋:
“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”,一叶知秋的同时,也意味着民间收获的季节到了。曾顶着酷暑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们,将在金灿灿的田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。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村庄平地少,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,慢慢演变成了名为“晒秋”的传统农俗现象。
打秋
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,在古时候,农民对立秋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。因此,古时立秋也被称“立秋节”或七月节。民谚有曰:“打碎秋胆,不做风潮也立秋。” 自古也有“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”的说法。人们在立秋之际,祈盼下一阵及时雨,吓碎所谓秋胆,洒暑祛夏,减少风潮之灾,以利秋季农作,这项民俗活动被称之为“打秋”。
立秋将至·安康顺利
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,各地都有不同的立秋风俗,比如不拍别人肩膀、不吹口哨、小孩老人体弱者夜晚不外出等等。
立秋,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梧桐开始落叶,一叶知秋凉。立秋,七月节。立,始建也。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
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。
夏未尽,秋已至,
一叶落,天下秋;
季节交替,岁月轮回,
历经酷暑骄阳,静候一季丰收;
愿所有的努力都能开花结果,愿一切美好都能不期而遇,愿凉风有信,岁月无忧,愿收获一切美好!